浅析精神科人性化护理服务
信息来源:本院 | 发稿作者:王前
|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7日 | 查看3366次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在新形式下对护理队伍进行管理,打造护理品牌,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极大地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推行人性化服务,其中心就是创新一种人性化理念,创建一个家居式环境,营造优质服务氛围,更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 怎样在精神科推行人性化护理服务呢?我把这些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与大家分享。 一、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 实施人性化护理是护理服务的最佳模式。护士是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主体,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同时,如何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文管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基础。 1、转变服务人员护理意识,发挥服务承诺的导向作用。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转变的过程是护理理念与行为变革的过程。为了从深层次上引导护理人员进行理念与行为的变革,我院精神科经常开展职业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强化服务理念,并开展相关专题讨论,如“怎样在护理工作中体现以人性化关怀”,“哪些言行有悖于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假如我是病人”等,使护理人员明确人性化服务的意义,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形成共有的理想、情感、价值和行为准则,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实践“有困难找护士”,“真情满病房,处处有护士”的护理服务承诺。 2、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努力促进护理人员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建立信任、团结、友爱、互助、互谅的团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以期达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整体性。建立护士档案,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认真对待护理人员的合理建议和意见,使人性化的关爱得到延伸和开发。 二、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 1、服务设施人性化。精神病患者部分长期住院、生活多有不便,为各病区配制微波炉、冰箱等,不仅方便了患者,同时也方便了家属,夏天将一成不变的病员服更换为五颜交色的T恤衫,不仅赏心悦目,同时还可减轻患者的紧张与恐惧。 2、室内装饰艺术化。结合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对病区和活动室进行艺术化,生活似的布置。活动室墙壁上装饰风景画、水果画等,增加春天的气息,使患者感到神清气爽,工作室贴上手工制作的图案、装饰品、字画等,使病区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探视室墙壁画上挂上静态的壁画和寓教子乐的彩色健康宣传栏;春节期间各科纷纷张贴喜庆的春联,和病人一起开春节联欢会,同庆新春。让每一处角落都充满温馨的气息。 3、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个人爱好等开展台球、扑克、象棋、唱歌、绘画、看报、读书、手工艺等活动,定期举行患者之间,护患之间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比赛活动。 4、生活技能训练。成立工休委员会,有病人选出委员,病室组长负责监督工作。制定每日活动安排,每月底召开工休座谈会,评选优秀病员,给与鼓励。平日还要督促住院患者洗漱、整理床单、被套、床旁桌卫生,不断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为了将这种枯燥的技能训练保持下去,我们定期举办铺床比赛。医生、护士、病人共同担任评委,通过举办各种竞赛活动,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使患者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加速了疾病的康复。 5、亲情教育。称呼的改变,医护人员在称呼上尽量满足患者在社会上及单位上的称呼,根据职业的不同叫老师、师傅、教授或其他职务等,为患者找回一种被人尊重的自信,同时也和谐了医患关系。 6、搭建健康交流平台。为满足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我们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搭建医患健康交流平台,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对有健康需求的患者,由主管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循序实施,并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行为矫正旨在弥补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恢社会交往能力 ,建立所需行为。而逐步、少量、反复多次的有针对性行为矫正,可以有效治疗的依从性。我们还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特点,健康需求、文化水平精心编写了健康讲义,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何体现人性化护理,使我们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精神病患者是社会上弱势群体,他们大多缺乏自知力,不能主动配合治疗,因此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修养氛围,追求人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展示人性关爱的踪迹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主旋律。 通过在精神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新举措,这样不仅使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得到了增强。而且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康复,同时也实现了我们人文关怀及人性化护理的服务宗旨。
|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淮南市精神卫生中心)0554-5677975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9325号-1 ![]() ![]()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