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措施: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公共卫生控制相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
信息来源:防保科 | 发稿作者:纪婷婷
|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7日 | 查看226次
一、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监测,有效减少或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为三类40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甲类传染病为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新亚型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猴痘、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我院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组织:成立传染病防治管理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医务科科长、预防保健科科长、感控科科长、护理部主任、门诊部主任及各病区主任等任成员,全面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各临床科室设疫情管理员,预防保健科设网络直报员,由预防保健科负责日常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及制定各种制度。
首诊医生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上报分管院长,组织院内专家会诊;若仍不能排除,预防保健科电话报告上级疾控中心应2小时内网络直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若诊断有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我院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部门工作职责,保证各项应急工作顺利执行。一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三、传染病核心防治知识
1、公民预防“9个基本行为准则”
一是勤洗手,二是科学佩戴口罩,三是注意咳嗽礼仪,四是文明用餐,五是常通风,六是做好清洁消毒,七是保持厕所卫生,八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九是疫苗接种。
2、传染病的常见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吸入时获得感染。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麻疹、白喉、结核病、禽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
(2)消化道传播
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或餐具,易感者在进食时获得感染。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霍乱、甲肝、戊肝、细菌性痢疾、伤害副伤寒、其它感染性腹泻等。
(3)经血液或体液传播
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用血制品、分娩或性交等传播,如疟疾、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接触性传播
易感者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时获得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钩虫病等。伤口被污染,有可能患破伤风。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也有可能获得感染,如共用毛巾、梳子和衣物等。不洁性接触可传播HIV、HBV、HCV、梅毒、淋病等。
(5)虫媒传播
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蜱虫、恙螨等,通过叮咬把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可引起如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恙虫病等。
上述途径统称为水平传播,而垂直传播主要指母婴传播,既婴儿出生前已从母亲或父亲获得感染,如梅毒、弓形虫病等。
3、预防传染病的关键行为
(1)勤用肥皂洗手
不干净的手部每平方厘米有上百万个细菌,只要方法得当,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既简单又有效的办法,最好用流动水及肥皂洗手。每次饭前便后要洗手;触摸眼睛、口鼻之前要洗手;双手被呼吸道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立即洗手。
(2)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后,致病菌可播散到空气中传播疾病;打喷嚏、咳嗽不掩口鼻,喷出的飞沫含有大量致病菌,易引起疾病;当触摸或拾起地上的东西时,手上也会沾染致病菌,引起疾病发生。
(3)勤开窗户,勤通风
空气污浊或流通不畅可能使致病菌在空气中滞留,传播疾病。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和流通,勤开窗户,勤通风。
(4)不共用毛巾、牙刷等个人用品
与他人共用毛巾可能会传染红眼病、性病等,共用牙刷、剃须刀、注射器等则可能传染艾滋病、乙肝等疾病。
(5)保持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不洁及未煮熟的肉或水产品。
(6)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避免与可疑患者或动物密切接触,居家照顾传染病患者时,要注意戴口罩和手卫生;养殖、加工或屠宰牲畜时,需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穿工作服;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7)接种疫苗
适龄儿童应严格按照免疫接种部门的要求接种疫苗;被猫狗咬伤,应尽早接种狂犬疫苗。
(8)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很多传染病发病早期都有前驱症状,越早发现往往治疗效果越好。当发现疑似传染病的症状,如高热不退、咳嗽咳痰超过2周、一日腹泻5次以上等,应尽早就医,以进行传染病的排查或诊治;若发生高危性行为,则应尽早进行艾滋病咨询和筛查检测,以便及时服用阻断药物。
(9)积极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
加强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坚持体育锻炼,并注意饮食营养、劳逸结合,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有效抵御传染病入侵!
四、应急处置措施
今后,我院积极做好传染病相关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并按时完成数据监测并及时上报。
|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淮南市精神卫生中心)0554-5677975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9325号-1 ![]() ![]()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