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健教 > 康复案例
春运,平安之旅! ——谨防旅途性精神病
信息来源:本院 | 发稿作者:王前  |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7日 | 查看1857次
       春节又即将来临,回家过年的路总是辛苦而疲惫的,大量远离家乡在外工作的人们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匆忙踏上归途,迫切地想着与家人团聚。春运是人流量的高峰期,也是旅行性精神病发生的高峰。据报道,近几年在列车、轮船,不仅常发生吵闹斗殴事件,而且出现旅行性精神病人自伤、自杀、伤人、杀人等恶性事件,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旅途性精神病”这一名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旅途性精神病是一种急性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是指在旅行途中(铁路、公路、水路,或空中旅行等)急性起病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理解力和判断力降低,缺乏理智、表现幼稚、行为接近原始本能反应,事后遗忘或部分遗忘等;片断的幻觉及妄想,能听到别人听不到或根本不存在的声音、无端怀疑周围的人都对他不怀好意,情绪紧张、恐惧,严重者可出现冲动伤人或消极自杀行为;还表现出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焦虑,如言语、动作增多,失笑,大叫,到处游走,莫名其妙的紧张,大祸临头感,坐卧不安等。
  旅途性精神病有明显的发病特点:
  它的发病率虽只有万分之二,对本人及亲属伤害和邻坐旅客的影响极大。一般多发生在运行48小时以上的旅客列车上,平均上车25小时后发病,并随列车运行时间的延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夜里多于白天,前半夜多于后半夜。97%的患者是在列车超员状态下发病。哪些人容易高发?专家说,出行人群中最易引发心理障碍的三类人,也正是春运客流的主打人群。
  一是外出打工者,他们在外辛苦打拼一年后好不容易攒点钱回家,许多人为省下邮费将现金贴身带着,可是钱贴身不贴心,他们总担心着辛苦钱会不翼而飞,这种高度紧张下的心理状况可想而知;
  二是学生,高校扩招,学生运输压力明显大于往年,有些外地学生初次遇到春运,心理一时间没能调节过来的话,有情绪也就难免发生;
  三是游客,本来趁着春节长假准备出去旅行放松一下,可是走到哪里,那里都有那么多人,有些游客还会产生焦躁的情绪。
  易发人群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1、情绪问题:焦虑、烦躁、不安,或心情抑郁等;
  2、睡眠问题:睡眠困难导致疲乏、体力下降等;
  3、适应障碍:对于陌生、特殊环境的不适应,出现头痛、头昏、乏力等生理症状和心烦、多疑、人际紧张等心理症状;
  4、旅途性精神障碍:一种急性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在旅行途中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乏力、坐卧不宁,烦躁不安,意识不清,听到别人听不到或根本不存在的声音、无端怀疑周围的人,情绪紧张、恐惧,乱发脾气,兴奋躁动,严重者可出现跳车逃身、伤人或自杀行为。
  产生旅途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恐惧钱物丢失是造成旅行者情绪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单调沉闷的旅途容易使人的精神疲惫迟钝,丧失对环境变动的反应能力;春运列车严重超载、人满为患,为了省钱,许多人仅吃一点饼干和方便面,导致机体缺水、缺食,无法睡眠,精神和体力常常达到极度疲倦状态;长时间在过分拥挤、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加上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精神紧张,造成慢性缺氧,出现短暂的心理障碍。
  专家建议有针对性防范:
  1、旅途中避免带贵重物品和巨款(可通过邮局汇到家中,虽花费了一些钱,但安全可靠),以减少精神压力;
  2、上车前要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
  3、最好结伴乘车,以消除孤独感和紧张感,保持精神上的放松状态(单独出门的上车找到位置,不忙收拾,可先与邻坐熟悉,了解是哪些人,去哪里,以缓解紧张情绪和气氛);
  4、旅途中要保证规律地进食、喝水,防止过度饥饿和脱水(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5、旅途中要尽量多睡觉;
  6、心情焦虑、烦躁时可以采用闲聊或深呼吸的方法来自我调节。
  7、如果在旅途中出现旅途性精神障碍,应该立即终止旅行,实在无法控制时尽快找乘警和乘务员帮助。若交通工具不能停下来,乘务员要保护好患者,尽量安排到安静、通风的环境。
  其他方面,还应做到:
  慎重对待每一餐,饥不择食要不得。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饮水卫生。在车船或飞机上要节制饮食,减少肠胃负担。预防旅行者水肿。应常变换一下体位,帮助血液循环。预防晕车病。开车前半小时,服用“乘晕宁”。减少头部活动,避免看窗外移动的景物。保持车内空气新鲜。车窗要适度打开通风,减少人体代谢产物尤其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岁末年初,警惕“年关综合征”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淮南市精神卫生中心)0554-5677975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9325号-1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