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素质
信息来源:本院 | 发稿作者:王前
|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7日 | 查看2993次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所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在众多压力面前,如不能适当处理,压力调整控制自我情绪,就会是心理失去平衡,难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已成为我们每一个人要面临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精神病人,躯体健康并不等于心理健康。据一则权威资料显示,精神疾病同心脑血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一样,都是人类生活的高发病。目前全世界的精神抑郁患者3.4亿人,精神分裂患者有4500万人,并且有每年还有1000万到2000万有自杀倾向.精神病总人数逐年增加,像我们医院也是如此。 由于精神科的专科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其护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精神科护理工作.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造就一个合格的精神科护理人员.⑴平时加强精神科知识学习包括精神疾病发生发展动态,精神病的主要症状,所用药物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精神科常见的情况处理。如外逃、自弃、癫痫发作等,还需要掌握,一订内外科护理常识,精神患者很多伴躯体疾病,作为护士善于发现患者出现躯体疾病及其病情变化。让患者得到及时而恰当处理。⑵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判断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大部分时间是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流。从患者的言谈举止、姿态表情、情感变化等临床表现,尽早辨认患者的意图,准确判断,需要防患于未然。⑶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的基础,它不仅是为了患者的需求更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基本素质的体现。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人群中,大多数是失去理智,存在心理缺陷的患者以及被这类患者困扰的家属。⑷良好的沟通。精神科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运用沟通技巧,与精神障碍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状态。精神科护理人员除具备一半沟通技巧外,还应掌握对特殊患者的特殊沟通技巧。如避免对偏执型人格障碍过于热情、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者保持中立、对反社会反人格障碍者的排拨和不合理的要求加以限制、对有幻觉患者给予客观解释。不受精神障碍患者的干扰,自觉控制自己情绪,控制好自己行为,友好的对待各类精神患者,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火意外事件,从而保护患者、保护他人、也保护好我们自己,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我们面对的是复杂的环境、特殊的群体,要具有良好的情绪、监看的心态。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以祥和太对去解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以豁达的胸怀来对待患者难以理解的言行,具有崇高的境界和奉献精神。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情感付出要比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多很多,但患者及社会回报给我们的确很少。因此,没有崇高境界和奉献精神是难以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我们就要热爱精神科护理事业,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护理对象,将自己知识才能运用于工作之中。立足的是今天的奠基,着眼的是面向的未来。心的医疗大楼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大厅、和谐优美院区,表达着对病人感情友好的接纳态度,厚重平稳的建筑弘扬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医疗理念,我们将共同打造一所具品牌具有特色的专科性医院。
|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淮南市精神卫生中心)0554-5677975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9325号-1 ![]() ![]()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