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健教 > 卫生健康科普
健康教育:夏季户外防虫伤
信息来源:淮南市妇幼保健院 | 发稿作者:信息科  |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3日 | 查看481次

夏天,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小虫子们也逐渐活跃起来了。因此,夏日户外活动一定要警惕,防止各种小虫子的伤害。


  蜱虫

蜱虫俗称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又分为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我国已记录硬蜱科104种,软蜱科13种。蜱虫常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野外蜱虫则多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树木或山地泥土中。

01


蜱虫的危害

       蜱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被蜱虫叮咬部位会出现皮肤损伤和瘙痒,甚至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另一方面,蜱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宿主。蜱虫可以传播的疾病主要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粒细胞无形体病、森林脑炎、莱姆热、出血热等。

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最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伴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02


怎样防止被蜱虫叮咬

应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裤腿、袖口。外出归来后洗澡更衣,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另外要消灭家中宠物身上的蜱虫。


03


被蜱虫咬了该怎么办

摘除蜱虫越早越好,如果摘除不及时,蜱虫会叮咬很长时间,吸很多血,可能释放更多的毒素和病原体。那么如何摘除呢?蜱虫头部有倒钩,越拉钩得越紧,而且生拉硬拽还容易将蜱虫的头部残留在皮肤内。因此条件许可时,最好寻求医生帮助。

若自行处理时,最好用酒精、百草油、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油等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被叮咬部位旁边点燃蚊香,以“麻醉”蜱虫,让其自行松口脱落。也可用尖头镊子垂直向上取出,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但无论是蜱虫自行脱落还是被人工取出,都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如发热或者被叮咬部位有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就诊时一定要把被蜱虫叮咬的事告诉医生,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蚊虫

蚊虫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


01


蚊虫的危害

被蚊子叮咬后,局部皮肤红肿、痛痒甚至溃烂;蚊虫还可以传播疾病,直接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02


怎样防止被蚊虫叮咬

室内使用蚊帐等防蚊措施;户外尽量避免去草丛附近、树下和潮湿的地方,同时尽量减少皮肤裸露,涂抹驱蚊用品。


跳蚤

跳蚤通常为猫、狗等宠物身上携带,一般通过与宠物接触引发皮炎。

01


跳蚤的危害

被跳蚤叮咬之后会出现明显的红点或皮肤肿块,过敏体质的长时间不能消肿。

02


怎样防止被跳蚤叮咬

保持卫生,勤洗澡、勤打扫、勤晒被子;保持宠物干净,经常洗澡、驱虫;必要时使用杀虫剂。


毛虫

毛虫一般不咬人,但体表长有毒毛。

01


毛虫的危害

毒毛蜇入人体皮肤后,随即断落,释放毒素。人被蜇后,有刺痛和烧灼感,皮表红肿,甚至化脓溃烂。严重情况可引起荨麻疹、关节炎等全身反应。

02


怎样防止被毛虫蜇伤

在桑树、杨树等的叶子上毛毛虫和刺毛虫比较多,所以尽量减少去大树底下乘凉玩耍的行为,也避免采摘叶子,以免叶子上的虫子或虫卵接触皮肤引起过敏。如果被蜇,可以用胶带粘掉“毛毛”;如果出现全身症状,须及时就医。

上一篇: 健康教育:健走学问多,走对了才健康
下一篇: 健康教育:双相障碍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淮南市精神卫生中心)0554-5677975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9325号-1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