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健教 > 卫生健康科普
健康教育:恐惧症健康宣教
信息来源:精神科护理 | 发稿作者:信息科  |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3日 | 查看604次

一、概念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患者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


 二、病因

1.遗传因素

2.素质因素:患者在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害羞、依赖性强和高度内向。

3.心理社会因素:与发病有关的某一事件有关。


三、临床表现

1.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在社交场合下感到害羞脸红、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有的患者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2.特定恐惧症:患者对某一特定物体或动物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

3.场所恐怖症:患者表现为不敢进入商店、公共汽车、剧院、教室等公共场所和人群聚集的地方,或者是黑暗空旷的场所,担心难以很快离去,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场所恐怖性情境的关键特征是没有即刻可用的出口,因此患者常回避这些情境,甚至不敢出门,对配偶和亲属的依赖突出。


四、护理措施

(一)生理方面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生活规律,保证睡眠。

(2)帮助患者改善自我照顾能力。

(3)配合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心理方面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真诚、尊重患者,运用同理心,传达关怀。

(2)理解恐怖内容,接纳患者。

(3)鼓励患者回忆或描述恐惧的感受和应对方法,共同讨论处理恐惧的方式,鼓励病人按可接受和控制的方式表达恐惧情绪,如哭泣、来回走动,在其恐惧害怕时,陪伴病人,及时给与保护和支持,并配合医生参与一些心理治疗,如系统脱敏疗法等。


(三)社会方面

(1)协助患者获得社会支持,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情绪需求获得满足。

(2)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可能的预后,消除恐惧,防止复发。

(3)协助患者和家庭维持正常的角色行为,帮助患者缓解压力。

上一篇: 健康教育:强迫症健康宣教
下一篇: 健康教育:健走学问多,走对了才健康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淮南市精神卫生中心)0554-5677975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9325号-1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