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健教 > 卫生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神经性厌食健康宣教
信息来源:精神科护理 | 发稿作者:信息科  |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3日 | 查看722次

一、概念

神经性厌食(AN)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食障碍,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严重患者可因极度营养不良而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从而危及生命。


二、病因

AN的病因学复杂,为多因素疾病,涉及社会文化、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方面。

1、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起到一定作用。AN可能存在多种神经内分泌、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功能异常。

2、心理因素:AN患者病前可有一定的性格特征,比如低自尊、完美主义、刻板固执、保守欠灵活、敏感多虑、严谨耿直、内向拘谨、胆怯退缩、多动好胜、自尊心强、自我中心、不合群、幼稚、好幻想、不能坚持己见、犹豫不决等,对成功或成就的要求非常高。过度关注体型和体重以此来判断自我价值。

3、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上存在着“苗条”的文化压力,大量的媒体信息和营销策略营造出节食促进成功这样的氛围,女孩在她们早年社会化过程中就认为苗条的女性比胖的女性更具有吸引力、更成功。

4、家庭因素:患者以节食为代表对父母控制的反抗,以此作为解决家庭冲突的一种方式。


三、临床表现

1、核心症状

(1)“肥胖”引起的强烈恐惧,过度关注体型、体重,是患者临床症状的核心。有些患者尽管已经骨瘦如柴仍认为自己胖,或认为身体的某些部位胖,这种现象称为“体象障碍”。

(2)有意限制进食。

(3)用各种方法避免体重增加。患者采用过度运动、服药、自我诱吐等行为避免体重增加。

2、精神症状:患者可有失眠,甚至整夜不眠,集中注意、记忆、决策困难,精力减退,性欲丧失,社交退缩,常有情绪不稳、焦虑、抑郁、强迫观念,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

3、躯体症状:患者的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导致机体出现各种生理功能障碍,甚至对生命造成威胁。

4、内分泌症状:常伴有严重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男性性欲减退和阳痿。

5、实验室检查:患者体重指数(BMI)<17.5。体内脂肪含量低。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出现血红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过分节食或呕吐可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碱中毒等。


四、护理措施

(一)生理方面  保证营养,维持正常体重。

(1)向患者讲解低体重的危害,并解释治疗目的,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评估患者达到标准体重和正常营养状态所需的热量。

(3)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文化、宗教、经济情况、家庭饮食方式等情况,与营养师和患者一起制定饮食计划和体重增长计划。

(4)鼓励患者按计划进食。如果患者严重缺乏营养又拒绝进食,在劝其进食的基础上可辅以胃管鼻饲或胃肠外营养,以保证患者必要的进食量。

(5)每日定时使用固定体重计测量患者体重,并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6)进食时和进食后需严密观察患者,以防止患者运动过度或采用引吐、导泻等清除行为。


(二)心理方面   通常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干预。

1、纠正患者的体象障碍

(1)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向患者表示关心和支持,使患者有被接纳感。

(2)评估患者对肥胖的感受和态度,鼓励患者表达对自己体象的看法。

(3)鼓励患者与镜中的自己进行积极的对话,听取他人对自己外形的表扬。

2、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进食行为模式

(1)首先帮助患者正确理解体型和食物的关系。

(2)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饮食行为模式。

①提供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鼓励患者自行选择食物种类。

②对患者进食的时间加以控制,一般要求不超过30min,以保证患者的进食进度。

③患者进食时,护士应陪伴在旁至餐后至少一小时,以确保患者按量摄入食物,无诱吐、导泻行为的发生。

④对于患者餐后的异常行为,如长时间沐浴等其他过度活动,要加以限制。

⑤当患者体重增加或主动进食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如体重减少或拒绝进食、过度运动、诱吐时,则取消或收回奖励作为惩罚。利用此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饮食行为模式。帮助患者重组导致进食障碍发生的歪曲信念。

(3)帮助患者识别引起逃避食物摄取行为的不合理理念。

(4)向患者指出其思维方式和信念的不合理,并引导患者理解其不合理信念与进食障碍的关系(不合理信念导致情绪障碍,情绪障碍引发进食障碍)。

(5)向患者指出其进食障碍是由于患者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患者有责任去改变这种不合理信念。

(6)帮助患者学习以合理的信念思考问题,并鼓励患者身体力行,验证新理念的有效性。


3、其他心理问题的护理

(1)探明患者进食障碍背后隐藏的情绪冲动。

(2)注重对患者情绪反映的评估,如有无抑郁、有无自杀的危险和滥用药物的情况,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三)社会方面

(1)常用家庭干预方法。目的是帮助家庭找到对患者疾病造成影响的不良因素 并帮助家庭消除这些因素。主要方法是指导家庭对患者的教育管理方法,提倡疏导而不是制约;对必要的照顾技术进行示范并提供锻炼的机会;指导家庭与患者之间加强沟通。


(2)建立有效地人际交往关系,社会支持增加。


上一篇: 健康教育:老年痴呆健康宣教
下一篇: 健康教育:躯体形式障碍健康宣教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淮南市精神卫生中心)0554-5677975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9325号-1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