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老年痴呆健康宣教
信息来源:精神科护理 | 发稿作者:信息科
|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8日 | 查看720次
痴呆是形容大脑功能减退的医学术语。根据病因痴呆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路易体痴呆等类型,以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所占比例较多。
一、概念 1、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2、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
二、病因 1.家族史。 2.躯体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 3.头部外伤。 4.其他:免疫系统的进行性衰竭、机体解毒功能削弱及慢病毒感染等,以及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簸等社会心理因素可成为发病诱因。
三、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1~3年)为轻度痴呆期。 (1)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 (2)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 (3)日常家务能力下降: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 (4)情绪变化、性格多变: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怀疑别人偷其东西等。 (5)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 (6)语言表达问题:忘记当个词语,用“这个”“那个”代替。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2、中期表现(2~10年)为中度痴呆期。 (1)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 (2)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 (3)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 (4)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3、晚期表现(8~12年)为重度痴呆期。 (1)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 (2)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 (3)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四、护理措施 (一)生理方面 (1)室内设施简单、安全,光线充足,室内无障碍,以免绊到患者;病床高度要低些,并加床栏以防坠床;室内和厕所地面要防滑,保持干燥平坦;患者穿大小合适稳定性好的鞋子,裤子避免过长,呼叫器放在患者易取处。
(2)不要吃黏性食物。喂食时动作要慢,每一口不要喂太多,给患者足够的咀嚼时间,防窒息。
(3)安排合理而有规律的起居生活,要求他们按时起床与就寝,安排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可用温水洗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不要给老人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减少一切不良刺激来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4)患者反应迟钝,不知冷热。根据气候变化督促或者为患者更换衣物。应慎用热水袋或冰袋。洗澡时防止烫伤。
(5)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督促或协助患者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早晚刷牙、洗脸、勤剪指甲,定期洗头、洗澡、勤换内裤、被褥以减少感染的机会。长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发生等护理。
(二)心理方面 (1)保持乐观情绪,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知足常乐、清心寡欲。
(2)照料者注意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和自尊心,不要过多的指责,而要在精神上多加鼓励和安慰,在生活上多加关心和耐心,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使其保持愉快的心境。
(3)照料者要多于老人说话,交流思想、感情。
(三)社会方面 (1)老人应多读书、多看报,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适度参加锻炼。手和脚的运动很重要,比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精巧的手工、做菜、画画。
(2)老人应自己做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件,教会患者梳洗、穿衣、进食、入厕、认路、认家门等,切忌不可图省事,一切包办,但可协助患者进行。
(3)为了减慢记忆功能的丧失,老人应每日进行记忆训练,以刺激老人的记忆,如让老人说出照料者的姓名、住址、认识标识。
(4)老人因定向力、记忆力下降。失去了认家记路的能力,外出容易走失,可在患者口袋里放一张写有患者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卡片,万一走失便于寻找。
|
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淮南市精神卫生中心)0554-5677975 ICP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4019325号-1 ![]() ![]() 微信公众号
|